
美国环保署负责人近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计划推动取消新车中普遍配备的自动启停功能。他指出,尽管这项技术获得了官方批准,但用户普遍反映使用体验不佳,因此有必要进行调整。
这番言论一经发布,便引发广泛关注,浏览量迅速突破800万次,获得数万个点赞和大量转发,反映出公众对此问题的高度共鸣。
所谓“自动启停”技术,是一种用于帮助汽车制造商满足燃油经济性标准的节能措施。自2020年起,大多数新出厂的车辆都将这一功能作为标配。其原理是在车辆完全静止时自动关闭发动机,当驾驶员踩油门或松开刹车时重新启动,从而减少怠速状态下的燃油消耗和排放。
从理论上看,这一设计有助于节能减排,但在实际使用中却面临诸多挑战。多位行业专家指出,频繁启动和熄火会加重电瓶负担,影响其寿命,同时也会加速发动机部件的磨损。在一些特定驾驶场景中,例如短暂停留等待转弯时,发动机的突然熄火甚至可能带来安全风险。
来自销售一线的反馈也佐证了上述观点。一位汽车销售人员表示,多数消费者在试驾或使用过程中对这一功能评价不高。对于每月行驶约900英里的车主来说,该功能带来的燃油节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由此产生的不适感却长期存在。
环保技术的发展应当兼顾用户体验与节能减排目标,而不是单纯追求数据上的优化。环境保护与实用性能并不必然冲突,政策制定者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求更合理的平衡。
目前尚未明确该负责人将如何推动相关政策或法规的修改,但这一表态已经引起汽车行业的高度关注。若环保署重新评估现行节能标准,未来整车设计与制造规范或将面临重要调整。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美环保署长提议取消汽车自动启停功能https://auto.zol.com.cn/982/9827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