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城市道路上的车辆数量持续增加,汽车的更新换代也在不断加快。然而,这一变化并未给传统汽修行业带来相应的红利。一位从事汽修行业十余年的店主感慨地表示:“现在街上跑的新车越来越多,可进店修车的却越来越少。”
这位店主位于一座二线城市,早年借助市场发展的风口,汽修店的生意曾一度十分红火。他回忆说,店里生意最好的时候,月营收可达10万元以上,净利润甚至能达到六七万元。那时,每天进店维修的车辆平均能有20台次,一年净赚百万元并不夸张。
然而近几年,汽修行业的整体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根据公开资料,从2023年到2025年,全国传统汽修门店的数量减少了18.7%,总数由42.3万家下降至34.4万家。这种下滑趋势在一二线城市尤为突出,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汽修店数量减少比例已超过四分之一。
一位业内人士曾对某家汽修门店做过详细调研。该店占地约300平方米,地处居民密集区域,月租金高达2.4万元。但其2024年的数据显示,每月平均现金收入仅为1.6万元,相比2023年每月13.7万元的营收水平,缩水幅度超过750%。
导致汽修行业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当前,大多数传统汽修店仍以燃油车业务为主,而燃油车的保有量增长已经明显放缓,导致维修保养需求下降,进而造成价格和利润空间双双压缩。
另一方面,新能源车的结构相对简单,尤其是“三电”系统的故障率较低,日常维护的需求大幅减少。这直接削弱了传统维修项目的业务量。此外,在政策推动下,新一轮新车置换热潮兴起,不少原本处于维修周期的燃油车被提前淘汰,进一步加速了燃油车市场的萎缩。
种种迹象表明,传统汽修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新能源车普及加速,传统汽修行业面临转型压力https://auto.zol.com.cn/1010/10107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