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汽董事长张建勇近日在工厂接受访问时坦言,与华为合作打造享界品牌,确实会带来“丢掉灵魂”的问题。这番话一出,等于把业内一个心照不宣的事实公开说了出来。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灵魂是否还能守住的问题,而是企业是否还能活下去的问题。
回顾北汽近几年的状况,其自主品牌产品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投入大量资源打造的极狐品牌,虽然采用了与华为合作的HI模式,但市场反响平平,销量低迷。大量资金投入后,却未能在市场激起太多水花。
如果继续按老路子走下去,这家庞大的国有企业很可能会被现实拖入更深的困境。
此前,也有同行表示不愿接受与华为深度合作的模式,认为这等于丧失了自己的品牌主控权。听起来确实有些“骨气”,但对于北汽来说,情况完全不同。它不像某些企业那样拥有充足的市场底气。
赛力斯这样的小厂若不依靠外力,生存堪忧;而北汽虽然体量不小,但自主品牌的根基早已积重难返。
所谓的“灵魂”问题,说到底,是承认自己原本的运作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张建勇也直言不讳地指出,传统汽车制造那套以机械为核心的管理文化,等级分明、反应迟缓,已经很难应对当下以软件为主导的汽车行业变革。
内部变革困难重重,体制惯性难以撼动,那就只能借助外部力量推动转型。华为的介入,实际上是一次“换魂”行动,是用外部的驱动力来重塑自身的竞争力。
这不是豪情壮志,而是一种现实选择。与其死守一个陈旧、低效的“灵魂”慢慢被淘汰,不如接受一次剧烈但可能带来转机的改变。
这场合作本质上是一种交换:北汽提供制造资源与资质,华为则提供技术、品牌与渠道支持。北汽所期望的,是通过暂时的“让渡灵魂”,换取一个能够适应新时代的产品形态和市场能力,再寻找未来重新定位的机会。
在面子与里子之间,北汽选择了后者。
这条路看似激进,但在当前的行业压力下,或许正是它所能选择的唯一出路。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北汽与华为合作:丢掉“灵魂”换取新生https://auto.zol.com.cn/1015/10150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