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项针对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全面测评引发了行业和公众的广泛讨论。测试在一段15公里的高速公路路段进行,重点评估车辆在极端驾驶场景下的辅助系统表现,共有36款主流车型参与,涵盖特斯拉、华为合作车型以及蔚来、小鹏、理想等多个品牌。
科技公司怒喵科技的创始人李楠对此测试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当前不少人对“测试”的理解仍停留在基础层面,即试图通过控制所有变量来实现绝对公平的比较。然而,在涉及人工智能模型这类复杂系统以及真实道路环境中,变量众多且难以完全控制,因此所谓的“绝对公平”在实际中很难实现。在他看来,这种看似“不公平”的测试反而更贴近用户在日常使用中的真实情况。
李楠进一步表示,尽管测试可能存在不足,但其价值仍远胜于完全缺乏类似实践。与其全盘否定,不如探讨如何优化测试方法。在更完善的测评体系出现之前,现有结果仍具备一定的参考意义。
他还提醒消费者,应理性看待部分厂商关于辅助驾驶功能的宣传,诸如“开车时可办公”或“行驶中可睡觉”等说法存在误导风险。此外,他强调,部分车辆在极端情况下可能突然将控制权交还驾驶员,若用户对此有所了解并保持警觉,关键时刻或可避免事故发生。
根据测试数据,在高速路段的6类典型场景中,36款车型共完成183次测试,其中44次被评定为通过,整体通过率为24%。而在城市道路的9类测试场景中,26款车型共进行了233次测试,通过103次,通过率约为44.2%。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智能驾驶测评引热议https://auto.zol.com.cn/1019/10190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