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蔚来烧掉了上千亿资金仍然运转正常,而哪吒亏损刚过百亿就陷入困境,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不过,细细分析,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逻辑其实很现实。
先看企业的“人脉圈”。蔚来的创始人李斌并不是普通创业者,他早年就把易车网做到了在纽交所上市的程度,在创投圈里有很高的认可度。他在争取投资时,往往只需一场简单的会面,就能获得大笔资金——因为他已经用过往的成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投资人也相信资金不会打水漂。
哪吒的创始团队则出身于传统车企,一位来自奇瑞,另一位曾在北汽工作。他们在技术方面积累深厚,但在资本运作方面经验相对不足。投资圈有个潜规则:那些经历过企业起伏、熟悉资本运作的创始人,更容易赢得投资人信任。哪吒的团队虽然专业,但在融资能力上确实存在短板。
再来看资金的“厚度”。蔚来早在2018年就完成了美股上市,融资规模达十亿美元,随后又在港股和新加坡交易所挂牌,资金来源非常广泛。即便年年亏损,它依然能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持续获得资金支持,就像拥有多个“输血通道”。
而哪吒在融资方面就显得捉襟见肘。它未能成功登陆A股科创板或创业板,也未能借助母公司实现在港股上市。失去上市机会,意味着失去了一个重要的融资渠道。当销量下滑、资金链紧张时,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支撑,导致企业陷入被动局面。
这件事也说明,新能源造车并不仅仅是比拼产品和技术,更是对企业融资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的考验。当然,资本固然重要,但最终决定企业命运的,还是产品本身。如果车子卖不动,技术跟不上,即便有再多的资金也难以支撑长期发展。
对于消费者而言,更关注的始终是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车要开得稳、性价比高,这才是关键所在。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蔚来千亿烧钱仍运转,哪吒百亿亏损陷困局https://auto.zol.com.cn/1015/10158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