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小米SU7 Ultra的用户逐渐增多,部分车主开始反馈车辆实际交付情况与宣传内容存在差异,认为存在夸大宣传的情况。我们不妨来看看SU7 Ultra在宣传中提到的一些主要改进点,具体是如何描述的。
重点来看所谓的三项独特设计:
一是前舱盖的双风道设计。在车头位置可以看到两处明显的压痕,这种造型并非单纯的装饰。据了解,当车辆在雨天或洗车时,水流会顺着这两个压痕流下,避免积水残留。这种设计在汽车历史上已有百年之久,早期许多车型就采用类似处理方式。如果压痕数量为两个,就可以称为双风道;如果是三个,则可称作三风道。这是一种通用的设计思路,并非新发明。
二是辅助散热功能。这一点的原理相对简单:只要是金属材质的外壳,都具有一定的导热性,因此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辅助散热作用。这是金属材料本身具备的基本物理特性,并不需要特别的技术突破。
三是提供下压力。由于前舱盖与地面存在一定角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确实会产生一定的气流下压力。类似的结构在普通家用轿车上也很常见,例如前挡风玻璃的倾斜角度同样能够产生下压力。
客观来看,上述三点功能都是许多普通家用轿车本身就具备的设计特点,并非SU7 Ultra所独有。这些并不是技术层面的全新创新,而是汽车行业普遍应用的基础理念。
从科学角度来看,这三项功能并不能构成虚假宣传。更准确地说,是宣传方式和消费者理解之间出现了认知差异。厂商使用了强调性的表达方式,将一些常规设计包装为产品独有的亮点。
这种营销策略在商业推广中并不少见。比如房地产销售中常说“买房就是安了一个家”,虽然“家”的概念非常宽泛,但也不能直接认定为虚假宣传。
因此,从宣传的角度出发,这样的表达方式体现了较强的市场话术能力,也是当前品牌推广中常见的做法。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小米SU7 Ultra宣传争议https://auto.zol.com.cn/984/9849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