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近期悄然调整宣传用语,将原本常用的“智驾”一词改为“辅助驾驶”,这一变化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
1. 车企为何纷纷调整术语?
首先,监管日益严格。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各车企明确界定自动驾驶功能的使用范围,严禁夸大其词进行宣传。此举旨在引导行业走向规范化发展。
其次,避免误导消费者。目前市面上销售的车型普遍仅支持L2级辅助驾驶功能,这意味着驾驶过程中仍需驾驶员保持注意力并随时准备介入。然而,“智驾”一类的说法容易让公众误解为车辆具备完全自动驾驶能力。
此外,责任划分也是重要考量。在L3级自动驾驶(即有条件自动驾驶)状态下,一旦发生事故,责任将由车企承担。因此,多数企业在宣传上趋于谨慎,以规避潜在风险。
2. 自动驾驶的发展前景如何?
从短期来看,当前的规范举措反而有利于行业发展。将技术名称重新定义为“辅助驾驶”,有助于消费者更加理性地认知现阶段的技术水平,从而减少因误解带来的安全风险。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技术改进中,而非片面追求宣传效果。
从长远角度来看,自动驾驶依然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市场需求清晰:自动驾驶技术有望提升道路安全性、缓解交通拥堵,人们对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有着持续增长的期待。另一方面,关键技术如传感器、人工智能算法等正在不断进步,尽管L4/L5级别的自动驾驶仍需较长周期实现突破,但技术积累已在逐步推进。
总结而言,当前的术语调整是行业去泡沫、回归理性的表现。自动驾驶的未来依然值得期待,但其发展必须建立在扎实的技术基础与合理的市场预期之上。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新能源车企调整宣传术语引发关注https://auto.zol.com.cn/983/9830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