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巴铁”是啥东东?
【ZOL-汽车科技】最近有一个科技新闻非常火爆,那就是关于中国的“巴铁”。 如果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巴铁=巴士+地铁,但是实际上它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它在地上行驶,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用来载客,而下层则是贯通的,就好似一个可以移动的桥梁,小汽车都可以在它地下穿梭,而且它的成本仅有地铁的五分之一,看起来的确相当强大。
那么这个中国原创设计的“巴铁”究竟是什么东东呢?它实施起来究竟有什么困难?未来能够改变世界呢?
2“巴铁”并不是第一次出现
首先来说,“巴铁”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它早在2010年就出现在了网上,那时候它的名字叫做“立体快巴”,如今换了一个名字又被炒了起来。
“立体快巴”被全国媒体广泛报道,随后“立体快巴”还登上了《纽约时报》8月18日的封面。11月12日的《时代》周刊上,将“立体快巴”与苹果iPad等一起列入2010年50大“最佳发明”榜单。一时之下,“立体快巴”受到举国关注。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连美国人都啧啧称奇的“立体快巴项目”,却在此后6年内销声匿迹,2011年初,在北京门头沟区两会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询问“立体快巴”的项目进展情况。门头沟区负责人表示,“立体快巴”仅仅是研究性项目,没有这回事。
我们还是了解一下“巴铁”的一些基本信息吧,首先,它的时速可达60km/h,而平均速度也有40km/h,要比一般的城市公交车仅有20km/h的速度更快,通勤效率更高。
“巴铁”车身总长度为58米—62米,总高度4.5-4.7米,宽7.8米,分为四节,每节长12米,行驶时横跨两个车道,分上下两层,上层载客,下层镂空。镂空底层高度为2.1-2.2米,无论静止还是行驶,2米以下的小汽车均可自由通行,在行驶中小汽车与巴铁互不干扰。
在载客方面,一辆“巴铁”大概可以可以容纳1200-1400人,应该说也要远远多于公交车,略小于一趟地铁的运输量。成本方面,巴铁每公里综合造价约2000万美元,仅为地铁造价的16%-20%,建设施工周期为地铁的20%。这是相对于地铁一个非常大的优势。
从上面的信息我们可以总结出来,“巴铁”相比于公交车的优势有如下:第一,载客量更大,一辆公交如果载客70人,那么“巴铁”相当于20辆公交车;第二,不占用车道,“巴铁”的思路是利用空中空间,地下则仅有两条轨道,相当于一座桥梁。
那么相比于地铁呢?最大的优势就是成本低,施工周期短。地铁要把地下打通,要通电、通风、照明、空调换气等等,成本非常高,施工周期也非常长,而且还要规避现有的高楼大厦,不能随意打通。
3“巴铁”怎样运行?
可能网友们已经很好奇了,心理有很多问题想要了解,这里列举了一些问题,应该也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回答内容源自巴铁设计者----宋有洲)
第一个问题,“巴铁”怎么铺设轨道?
道路改造较为简便,只需将现有主要交通干道加宽,铺设两条简易轨道,就可实现“巴铁”的通行。考虑到一些车辆过高、高架或桥梁较矮,车辆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此外,如果立交桥高刚好是4.5米,也可以掘低路面,从而让“巴铁”通行。
第二个问题,“巴铁”如何实现拐弯?
“巴铁”适用于在主要交通干道通行,完全参照快速公交(BRT)优先的法规。即立体“巴铁”在与小汽车同步运行时,遇到转弯、路口时,前方红灯及“巴铁”车身上的红灯会亮,小汽车先停十几秒,让“巴铁”先转过或者通过后再走。转弯时,“巴铁”会把速度减至每小时10到15公里,从而确保转弯安全。
第三个问题,“巴铁”如何确保行驶安全?
“巴铁”行驶线路是半封闭的,小汽车通行需要有专门的入口和出口,该出入口设在“巴铁”站点,机动车可在站点驶入“巴铁”肚内,即“巴铁”下边的车道。此外,“巴铁”在站点之间是封闭的,从而避免汽车随意驶入车道发生事故。
同时,“巴铁”还设置了雷达扫描系统,如果小车在行驶过程中跑偏,离“巴铁”的“腿”太近,灯就会自动闪亮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当小车撞击到巴铁,虽然撞到是它的“腿”,这些由重钢材构成的“腿”真的能抗撞吗?如果乘客在2.2米以上的高度,是可以确保的。
第四个问题,“巴铁”乘客如何逃生?
“巴铁”的逃生系统参照了飞机上充气滑梯的原理。发生事故时,两侧车体可自动下翻至地面,下翻后车内栏杆、扶手即转化为滑梯护栏,从而让乘客有序逃生、避免发生踩踏。发生事故后,“巴铁”车头、车尾两侧的安全栏杆会自动拦截后续车辆进入车道。
4现实真的那么好吗?
这么看起来,“巴铁”好像好腻害的样子,但是,现实真的如此吗?我认为,“巴铁”要想试试,难度也非常大。
正在“等待实审请求”的专利
第一,“巴铁”的高度很高,达到了4.5-4.7米,具体准确参数位置,但就这个高度而言,已经超过了很多桥梁的高度,换句话说,要么别通过这个桥梁,要么拆桥从新提高高度,要么把桥下的路往下压。因为“巴铁”下层要过车,上层要载客,4.5米的距离已经是极限,不能再降低。
第二,“巴铁”地下高度是2米,也就是对于大部分家用车,甚至SUV都没问题,但是公路上又不仅仅是家用车,随便一个公交车都超过2米,小卡车拉货超过2米也是轻轻松松,如何保证他们不通过“巴铁”的轨道,而在北京,公交车随便胡开的例子还少吗?
第三,“巴铁”体积这么大,拐弯肯定不是很便利,如果生活在北京的朋友都知道,很多拥堵情况是怎么造成的呢,就是在红绿灯路口,由于有抢绿灯的,导致大公交车拐弯拐不过去,卡在路中央。“巴铁”只可能比大公交车还严重。
第四,为什么地铁能够快速并且平稳的运行,就是因为它处于一个封闭而且独立的环境里,不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而在中国的马路上,情况无比复杂,汽车随意变道,加塞不能停,电动车、自行车随意闯红灯乱骑,时不时冒出来一个飞奔的行人……,这让“巴铁”前景堪忧。
写在最后:不过话说回来,在当下,虽然看似过于理想,但是我觉得,有想法就是好样的,很多成果,最初的创意思路可能都是非常滑稽扯淡的,但是如果没有这些创意,那么永远不会产生结果。但是我有一事不明,曾经已经淡出视野的“立体快巴”怎么又突然出现在了网上呢?值得深思……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