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有关部门表示将对“隐藏式车门把手”进行规范管理,并制定相应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该举措旨在提升车辆在突发事故中的安全性,明确车门把手在紧急情况下的使用逻辑,要求增加机械或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同时规范隐藏式和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全标识,确保标志清晰可见,便于用户在紧急情况下操作,提升逃生效率,保障结构强度。
该消息一经发布,便引发网友广泛讨论,许多消费者表示此类调整势在必行。
有业内人士指出,隐藏式车门把手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提升车辆外观的科技感与美感,同时也具备降低风阻、延长续航的功能。不过,在实际应用中,这种设计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部分用户反映在低温环境下,车门把手可能被冻住无法正常使用。此外,专家也指出其存在结构强度不足、控制逻辑不合理、识别操作困难、功能失效以及夹手等潜在风险,尤其在发生碰撞或起火造成断电的情况下,电动式车门把手可能失去作用,影响乘员逃生及外部救援。
目前,隐藏式车门把手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依靠物理杠杆原理实现开闭的杠杆式,另一种是通过电力系统控制伸缩的电控弹出式。前者在按压时通过机械结构让把手弹出;后者则依赖车内电力,在解锁状态下由电机驱动把手伸出,锁车时再收回。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不同厂商在设计和实现上差异较大,导致用户体验参差不齐。一些专家认为,隐藏式车门把手的设计过度追求外观和空气动力学性能,忽视了安全性和实用性,属于本末倒置的做法。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规范隐藏式车门把手设计https://auto.zol.com.cn/982/9822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