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逐步普及,智能化已经逐渐成为消费者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尽管智能化能够显著提升用车的便利性,但工程师毕竟不是万能的,在某些细节上,依然无法做到尽善尽美。
最近,一则关于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功能的小问题引发了关注。有车主反映,自己的车辆配备了“舒适上下车模式”,即当车门开启时,车身会自动降低高度,从而方便乘客上下车。然而,这一功能在特定情况下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
具体来说,车辆停放在一个侧方停车位,副驾驶一侧紧贴马路牙子。当副驾乘客急于下车时,车门打开的速度超过了车身下降的速度,导致车身在下降过程中卡住了马路牙子。这种情况下,车门无法关闭,而车身也无法升高,形成了一个尴尬的“死循环”。目前尚不清楚这款车型是否具备车门开启状态下自动抬升悬挂的功能,如果没有,车主只能等待专业救援团队前来处理。
这正是过度依赖智能化所带来的潜在问题。事实上,类似的情况在传统燃油车上也曾发生过,但解决起来相对简单。例如,只需让副驾乘客先下车,车身便会自动恢复到正常高度,车门也能顺利开闭,随后将车辆稍微挪动即可解决问题。而在智能新能源汽车上,一个小问题却可能演变成复杂的状况。
从笔者的角度来看,汽车的本质始终是一个将人或货物从A点运送到B点的工具,只要具备省油、稳定、安全的特性就已经足够优秀。如果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舒适性配置,自然是锦上添花。然而,当前部分车企却以智能化为卖点,本末倒置,弱化了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的核心属性,转而过度强调智能化功能。这种现象出现漏洞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在选购汽车时,消费者务必要理性思考:厂家宣传的那些智能化功能是否真正实用?如果这些功能一年都用不上几次,却需要支付高昂的购置成本和后期维护费用,那无疑得不偿失。总之,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功能翻车现场https://auto.zol.com.cn/974/9741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