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成为被告,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比如某某自主品牌外观大幅借鉴保时捷,路虎等豪华品牌,但也仅仅停留在表象(外观)层面,作为李书福最寄予厚望的品牌,领克(LYNK & CO)自出生伊始可谓是含着金钥匙,不过在最近也成了被告,理由是与福特旗下豪华品牌林肯(Lincoln),发音太过相似。
先理性分析一下。如果单从发音上来讲,林肯(Lincoln)和领克(LYNK & CO)的英文发音确实有相似之处。一个大约是lin ken,一个大约是lin ken ko。此外,英文是拼音文字,拼音文字如果读音相近,就极其容易混淆。但在中文的语境下,领克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以中文语境套换英文,就好比如果一个牌子叫“王致和”,后来又有人起名字叫“王致和的”,原来的王致和会同意么?
就算发音相似,这也不能成为林肯状告领克的理由,在目前的商业环境下,发音相似的企业多如牛毛,如果发音相似就要告,那么可能都不会有吉利(GEELY)这品牌了,吉列(Gillette)早就把他扼杀在摇篮里,英菲尼迪(Infiniti)和燕飞利仕( Infinity)不也好好的么。
说实话,当笔者第一眼看到这个新闻时,领克肯定不是有意要占林肯得“便宜”,怎么说也是吉利和沃尔沃主推的豪华品牌,格局不可能像某些自主品牌那么Low。再说就算抄袭,见过抄袭外观的,抄袭内饰的、抄袭LOGO的,发音也抄袭,这真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
所以说,在如此重要的品牌打造中,领克要故意“碰瓷”林肯的概率几乎没有,相信笔者能明白的道理,林肯不会不懂,那为何林肯还要坚持一告到底呢?
林肯和领克看似不相关的两个品牌,其实它们的渊源远不止于此。这还要从七年前吉利收购沃尔沃说起,沃尔沃在被吉利收购前的老东家正是福特集团(林肯是福特旗下豪华品牌),不过在福特时代下的沃尔沃常年亏损,而转手吉利之后,却是起死回生,原本所有人都在等着看笑话的这场“穷小子迎娶公主”的跨国合并,却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作为老东家的福特集团,颜面上难免挂不住。
但这并不能成为林肯像领克发难的理由,自己没本事,“媳妇”被迫改嫁,现在“前妻”日子过得好了,又跑去找“前妻”家发难,这种令人不齿的行为,福特绝应该没那么傻。
细细品味,林肯早不说,玩不说,偏偏在领克即将“面世之际”,跳出来“喊冤”,称被领克“碰瓷”,此时背后的故事值得细细品味。
假如,真如报道所言林肯将在发音相似上与领克死磕,作为主打全球市场领克也绝对不会让步,毕竟更改商标不是小事,再说在发音相似的品牌,在国际上数不胜数。如果只是为了领克即将上市的预热,那只能说福特这个“前夫”,做的可真到位。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发音相似成被告 林肯这算“碰瓷”领克吗//auto.zol.com.cn/649/6497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