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发生在贵州毕节的事件再次为公众敲响警钟:目前市面上的车辆辅助驾驶功能并不等同于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不能完全依赖,更不可在饮酒后使用此类功能。
据了解,在毕威高速野马川收费站匝道处,一名驾驶员张某驾车途中突然停止不前。后方驾驶员张师傅发现异常,下车查看时发现张某趴在方向盘上陷入沉睡,敲窗呼喊均无反应。现场能够闻到车内散发出浓重酒气,于是张师傅选择报警求助。
警方到达现场后,对张某进行了近十分钟的呼叫和刺激,他才逐渐苏醒。经初步酒精检测,张某涉嫌醉酒驾驶。进一步血样检测显示,其血液中酒精含量高达每100毫升199毫克,已经达到醉驾标准。目前,张某已被依法立案调查,不但驾驶证被吊销,还将面临相应的刑事责任。
据张某本人交代,事发当晚他饮酒后,误以为自己的车辆具备“自动驾驶”能力,便大胆开车行驶上路。没想到在即将驶出收费站、排队等候缴费时,酒劲发作,直接在车内睡着。
类似的情形也出现在另外一起案例中。一名男子游某在饮酒后开启所谓的“智能驾驶”系统驶入高速公路,结果途中因误操作导致辅助驾驶功能关闭,车辆失去动力后停在了快车道上,险象环生。事后,游某同样被认定为醉酒驾驶,依法被吊销驾驶证,并面临五年内不得重新申领的处罚,同时还将接受法律的进一步追责。
以上事件再一次提醒广大驾驶人,现阶段任何辅助驾驶系统都不能替代人工操控,技术尚无法保障完全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尤其是在饮酒后,身体与意识状态已不适合驾驶行为,切勿心存侥幸,更不应将生命安全寄希望于尚未成熟的科技功能之上。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贵州毕节醉驾案警示:辅助驾驶≠自动驾驶https://auto.zol.com.cn/978/9789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