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国外媒体记者背着专业设备,在智己展台前耐心排队;当法国前总理围绕小鹏IRON机器人主动拍照留念;当众多欧洲汽车制造商默默记录技术参数而鲜少言语,这一切都展现了中国车企在国际舞台上的吸引力。
十年前,有海外媒体曾评价上海车展:“无论是技术还是设计,中国车展不过是外国品牌的复制品。”然而,时至今日,2024年9月,某国际权威机构报道指出,美国商务部提议限制中国联网汽车的软硬件出口,理由是所谓“安全考虑”。这样的变化,正是中国车企用十年时间实现蜕变的明证。
2023年和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极氪仅用两年就实现了从设计到全球量产的跨越,其在欧洲市场的认知度达到62%。比亚迪稳居世界新能源核心供应商地位,为丰田、特斯拉等知名企业提供电池支持。蔚来在全球布局了2300座换电站,换电过程只需短短三分钟。ET7的实际续航里程达到620公里,远超某国际品牌旗舰车型的580公里。大众推出的ID.ERA概念车更是采用了中方技术,反哺全球市场。
然而,仍有一些人评论称:“这次上海车展毫无亮点,只是自娱自乐。”他们还提到:“高端豪华品牌几乎集体缺席,法拉利、兰博基尼、劳斯莱斯等品牌均未参展,剩下的全是自嗨的品牌。”对此,我难以认同。你看到的是车辆本身,但车展的意义远不止于此。这是中国科技发展的缩影,是无数先辈用汗水和智慧铸就的成果。这种坚持无关名利,只为国家荣耀。
在这次上海车展上,中国车企几乎倾尽全力。智己、ARCFOX 77°、广汽埃安、理想L6、小鹏G9、小米SU 7、捷途C900、上汽MG、风云A9等品牌齐齐亮相,共同撑起了中国车企的尊严与骄傲。一路走来,他们克服了无数困难,最终实现了质的飞跃。
面对铺天盖地的车展动态和外媒略显迟疑的报道,我内心激动不已。或许我的表达不够完美,但作为中国人,又有谁能对这样的成就无动于衷?这绝不是一场简单的自娱自乐,而是中国人的血肉脊梁,是民族自信的象征。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车企在上海车展彰显国际竞争力与技术实力https://auto.zol.com.cn/978/9789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