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能源汽车的热潮中,那些光鲜亮丽的造车神话背后,或许隐藏着另一种现实逻辑:造车只是一种商业行为,而实现财富变现才是最终目标。
例如,威马汽车的创始人沈辉,在投入400亿元之后,悄然前往美国,留下一片狼藉,再无任何消息;极越汽车的夏一平,则早已将家人安排至新加坡定居,即便面对外界质疑,他也表现得游刃有余;哪吒汽车的张勇更是身处英国,却仍声称自己心系品牌发展。这些案例无不表明,对于一些车企领导者来说,造车不过是资本运作的一块遮羞布,通过融资和上市完成财富套现,才是他们的真正意图。
更令人感叹的是,这些操作大多是在现行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完成的。尽管消费者与投资者感到愤怒,但却难以追究责任。新能源汽车行业表面上是在追求技术突破与创新,实际上却更像是一场“速度为王”的资本竞赛——谁能更快完成融资、上市以及成功套现离场,谁就能成为赢家。所谓的行业奇迹,往往只是经过精心包装的资本故事,虽然名目不断变化,但其本质玩法却始终如一。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新能源车企 leader 们的真正目的是什么?https://auto.zol.com.cn/975/9753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