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中国汽车刚刚起步的阶段,市场需求量大,像是奥迪啊、宝马可以说是造一辆卖一辆,躺着都把钱挣了,对于中方企业这种“吃白食”的行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但如今,中国车型的增速早已不能和当初相提并论,市场接近饱和,竞争压力也更大,利润自然不如从前。外资对于中资这种”吃白食“做法,必然心生不满,但苦于政策受限也没有办法。
但随着奥迪找上上汽,宝马找上长城,看得出外资车企已经厌倦了这种单纯计”寄生式“的合作关系,而是希望找到能力更强,能够达到双赢局面的合作伙伴。
上汽与奥迪签约现场
无论上汽还是长城,都是自主品牌当中的佼佼者。奥迪宝马找到它们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反而是一汽和华晨假设没了奥迪宝马这两条大腿,光凭自有品牌,能不能在中国车市生存下去都是问号。
写在最后:
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只靠政策的红利,很难在高度市场化的今天保持竞争力,任何政策、形势的变化都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无论是一汽奥迪经销商的逼宫,还是被爆出与长城合作后,华晨的默不做声。虽然两者表现形式不同,但相信内部都是怕得要死,一汽害怕的利益受损,华晨害怕要是发声或反击,可能连现有的蛋糕也没了。
国家最初制定的合资政策,本意是为了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水平,提升自主车企的研发能力,最后能够扔到外资这根”拐棍“,振兴国产汽车工业。但现在看来,某些人只把它们当成摇钱树,把国家制定政策的初衷忘得一干二净。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奥迪/宝马找”小三“ 一汽/华晨错哪了?//auto.zol.com.cn/660/6606384.html